当前位置 > 首页 >详细页面
    联系我们

    地址:广州市黄埔区神州路合景科汇金谷一街11号9楼

    联系:陈小姐

    手机:

    Q Q:1772706861

    邮箱:1772706861@qq.com

    微信:

    小程序

    广州防雷检测公司,一站式防雷解决方案

    2024-02-13 10:20:01 385次浏览
    价 格:面议

    电气检测项目(含首次检测及定期 检测)

    1 供配电装置

    2 低压配电和控制电气

    3 低压配电线路及用电设备

    4 接地和等电位连接

    5 防静电测试

    1.风电防雷的组成

      

      风电的防雷主要由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和直击雷防护系统组成。

      

      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系统主要针对风电的控制系统;直击雷防护系统主要包括风塔、叶片及接地系统的防护。

      

      从构筑物的角度进行考虑,风塔可以进行LPZ进行防雷分区,按照这种分区方式同样可以确定风塔的不同位置需要采取什么样的防护措施。按照危险成都进行划分:处于LPZ0区的部分包括叶片、风速仪,LPZ1区包括:风机(机舱)罩、塔桶内电缆、,LPZ2区包括:变浆柜、控制柜、等。

     2.控制系统的防雷设计

      

      对于处于野外高雷击风险环境的雷电电磁脉冲防护应重点考虑采用等电位、屏蔽及在控制线路上安装SPD。

      

      2.1机舱内的等电位系统设计

      

      风电控制机舱内主要有变浆控制柜、制动控制柜、机械箱(齿轮箱)、液压控制柜、发电机及传动系统,由于各系统之间的链接主要是靠地板的链接,各金属外壳间存在一定的接触电阻,所以应重点做好设备之间的等电位链接,可在用紫铜带或者铜编织带进行可靠的等电位链接。

      

      2.2屏蔽措施

      

      屏蔽措施主要针对目前国内一些风机外科采用高强度玻璃钢材料而言,由于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是在空间范围内存在的,所以,为了减少机舱内电子设备受雷电电磁脉冲的冲击,应采用金属的机舱罩,削弱雷电电磁脉冲对机舱内设备的影响,减小雷电电磁脉冲的强度,同时也可有效的减少雷电电磁脉冲在线路上产生的浪涌脉冲。

      

      2.3在不同位置安装相应的SPD

      

      根据国外风场的统计数据表明,风电场因雷击而损坏的主要风电机部件是控制系统和通讯系统。雷击事故中的40%~50%涉及到风电机控制系统的损坏,15%~25%涉及到通讯系统,15%~20%涉及到风机叶片,5%涉及到发电机。由此可见,雷电对风机系统遭成的影响是不同的,进行具有针对性的防护是避免和减少事故的重要手段。按照IEC61312-3、61024和61400及GB50057-1994中关于雷电流分配的推荐计算可计算出风机内部不同系统存在的雷击电流强度。

      

      其中:Is为流入单一系统的雷电流;

      

      Imax为预计雷击电流,其中入地50%,整个系统分配50%,所以本计算中直接按照50%进行计算;

      

      N为电控系统数量,本计算采用系数2,即电源系统(三项4线制,N线部分留,非屏蔽屏蔽)、信号通讯控制系统(3线系统+网线,屏蔽)。(各系统分量)通过计算得出,分配在电源线上的雷电电磁脉冲电流为16.6KA,分配到信息系统上的雷电电磁脉冲电流为3.08KA,据此,结合风机的工作特点进行避雷器的选型设计:

    雷电防护基本原理

    雷电及其它强干扰对通信系统的致损及由此引起的后果是严重的,雷电防护将成为必需。雷电由高能的低频成份与极具渗透性的高频成份组成。其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金属管线或地线直接传导雷电致损设备;一种是闪电通道及泄流通道的雷电电磁脉冲以各种耦合方式感应到金属管线或地线产生浪涌致损设备。绝大部分雷损由这种感应而引起。对于电子信息设备而言,危害主要来自于由雷电引起的雷电电磁脉冲的耦合能量,通过以下三个通道所产生的瞬态浪涌。金属管线通道,如自来水管、电源线、天馈线、信号线、航空障碍灯引线等产生的浪涌;地线通道,地电们反击;空间通道,电磁小组的辐射能量。

      其中金属管线通道的浪涌和地线通道的地电位反击是电子信息系统致损的主要原因,它的见的致损形式是在电力线上引起的雷损,所以需作为防扩的重点。由于雷电无孔不入地侵袭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将是个系统工程。雷电防护的中心内容是泄放和均衡。

      1.泄放是将雷电与雷电电磁脉冲的能量通过大地泄放,并且应符合层次性原则,即尽可能多、尽可能远地将多余能量在引入通信系统之前泄放入地;层次性就是按照所设立的防雷保护区分层次对雷电能量进行削弱。防雷保护区又称电磁兼容分区,是按人、物和信息系统对雷电及雷电电磁脉冲的感受强度不同把环境分成几个区域:LPZOA区,本区内的各物体都可能遭到直接雷击,因此各特体都可能导走全部雷电流,本区内电磁场没有衰减。LPZOB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但本区电磁场没有衰减。LPZ1区,本区内的各物体不可能遭到直接雷击,流往各导体的电流比LPZOB区进一步减少,电磁场衰减和效果取决于整体的屏蔽措施。后续的防雷区(LPZ2区等)如果需要进一步减小所导引的电流和电磁场,就应引入后续防雷区,应按照需要保护的系统所要求的环境区选择且续防雷区的要求条件。保护区序号越高,预期的干扰能量和干扰电压越低。在现代雷电防护技术中,防雷区的设置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指导我们进行屏蔽、接地、等电们连接等技术措施的实施。

      2.均衡就是保持系统各部分不产生足以致损的电位差,即系统所在环境及系统本身所有金属导电体的电位在瞬态现象时保持基本相等,这实质是基于均压等电位连接的。由可靠的接地系统、等电位连接用的金属导线和等电位连接器(防雷器)组成一个电位补偿系统,在瞬态现象存在的极短时间里,这个电位补偿系统可以迅速地在被保护系统所处区域内所有导电部件之间建立起一个等电位,这些导电部件也包括有源导线。通过这个完备的电位补偿系统,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形成一个等电位区域,这个区域相对于远处可能存在数十千伏的电位差。重要的是在需要保护的系统所处区域内部,所有导电部件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电位差

      3.雷电防护系统由三部分组成,各部分都有其重要作用,不存在替代性。外部防护,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体组成,可将绝大部分雷电能量直接导入地下泄放。过渡防护,由合理的屏蔽、接地、布线组成,可减少或阻塞通过各入侵通道引入的感应。内部防护,由均压等电位连接、过电压保护组成,可均衡系统电位,限制过电压幅值。

    网友评论
    0条评论 0人参与
    最新评论
    • 暂无评论,沙发等着你!
    被浏览过 1232857 次     店铺编号35100735     网店登录     免费注册     技术支持:百业头条     专属客服:杨宇    

    5

    回到顶部